一、 前言(對聯的涵義):
中國語言文字的組織,從以前諸多文宗巨匠的作品中看來,最適宜於駢儷文章
的發展,而這種儷體,正如我們的毛筆書法與傳統國畫一樣,這些傳統的中國藝術
,都是歐美那些國家所沒有的,所以對聯這門文學,就成為中國的獨特文學。而這
種獨特的中國文學,則肇始於一千多年以前五代十國時期的蜀國君主孟昶,歲首題
中國疆域幅員遼闊,到處都有名山,有名山就有寺廟,諺語所云:「天下名山
僧佔多。」絕非虛語。更有許多名勝古蹟,都是中國文化的具體表現,而這些寺廟
和名勝古蹟又是騷人墨客吟詠題聯的最多地方,鐫刻在木石金竹之間,與畫棟雕樑
,相映爭輝。這些在歷史、文學、藝術上,都具有與山河同壽的光輝價值。本來某
一地方沒有十分可資紀念之處,但一經題聯詠美,遂身價百倍,地因聯貴,聯以地
傳,構成了「物華天寶,人傑地靈」的盛境。這就是中國山河之可愛,而對聯點綴
其間,占了重要的一環。人說「聯語壯山河」,實有其真實意義。
寫來多麼空靈而又具體,對景生情,真令人神往而流連忘返。
古人往往將處世做人的格言警語隱藏在對聯裡面,這比那些道德經典所收的效
果,更為深遠。但今日尋常所見普通的慶賀、哀輓、投贈等對聯,大都歌功頌德之
作,實則有功無功,有德無德,則又令當別論了。而對聯予以不符事實的歌頌,就
成了盜名欺世,其作用實得其反。所以歌頌,必須小心求證,不能離事實太遠。雖
然對聯是屬小道,但其涵義,雖無春秋一字之褒、一字之貶的大力量,但一副對聯
實具有懲惡揚善的涵義[1]。
二、 對聯的起源
對聯是從律詩中二聯所胎變延長而成,從律詩獨立存在以後,被廣泛應用的緣
故,形成了美化環境、點綴山河不可缺乏的產品了。究竟對聯是何時產生?據宋張
孟昶寫那幅對聯,是在公元九六四年,距今已一千多年。在這之前,只有桃符
,春聯則是桃符改變而來。據梁宗懍《荊楚歲時記》所載「門旁設二板,以桃木為
之,而畫神荼、鬱壘像以壓邪,謂之桃符。」每至新年,更換一次,相習成俗,遂
演變成為迎接新年的故事。從孟昶發明第一幅春聯之後,遂將桃符廢止,取而代之
者,是紅紙條幅。但桃符的名稱,卻仍舊沒有改變,反而成為春聯的代名詞。
春聯,本來是皇宮內苑及官宦人家獨有的產品,至明太祖朱元璋才將它推廣到
民間。據清人陳雲瞻在《簪雲樓雜話》中載「太祖定都金陵後,傳旨公卿士庶之家
,各於除夕以紅紙書春聯一幅,帖於門首,以示普天同慶。」太祖還賜陶安一幅對
聯:
國朝謀略無雙士,
翰苑文章第一家。
又據明周暉《金陵璅事》載明太祖書春聯賜徐達云:
破虜平蠻,功貫古今人第一;
出將入相,才兼文武世無雙。
從上這些事例說明,可知楹帖由蜀主孟昶開其端,宋代衍其緒,明代始風靡一
時,算來只盛行四、五百年。但楹聯的體制,已可視為中國傳統上最普遍而又最綺
麗的民間文學。
清一代二百六十餘年間,可說是聯語文學最盛行時期。名家有紀曉嵐、畢秋帆
阮芸台、陶雲汀、曾滌生、彭雪琴、左季高、王益吾、王壬秋等,都是箇中巨擘,
他們所撰的對聯,不脛而走,傳頌海內,令人心響神往。由此可見,文字感人,有
如此之深。迄至民國,初時還餘韻猶存,然以科學日益昌明,學者急於趨新致用,
對這艱深繁瑣之學,視同雕蟲小技,自然無暇研習,也不屑於研習,當然談不上重
視。何況侈言文藝革新,精研此道者,固屬寥寥,而於交際應酬、婚壽賀慶、喪禮
弔問、名勝題誌、集會場所、祠廟園林……在在需要對聯點綴其間,以資壯觀,無
如不識門徑,一竅不通,縱有模倣成聯,大都音韻失調,采典不當,如同邯鄲學步
貽笑大方。此後每況愈下,此垂衍千數百年之國粹,浸浸乎將成為歷史的名詞了。
三、 對聯的功用
對聯的功用,具體的說,正如詩人陳香《楹聯古今談》所說:「聯語的效用,
現在舉例說明:南京雨花台,有一個墳墓──明方孝孺墓,雨花台山頂有一方
不得不借重當時的名流方孝孺召他上殿強迫為他書寫登位詔,孝孺頭帶麻冠,身穿
孝服,手持喪杖,上得殿來,號啕痛哭,堅決的不肯寫詔,惟振筆急書『燕王篡位
』四個大字,因此被處誅滅十族的極刑。」方亭就是後人紀念方孝孺的,亭上有石
鐫的對聯:
血染雨花鮮,為痛忠魂埋十族;
聲凄雲樹勁,長留正氣炳千秋。
還有北京孔子廟有幅對聯,是清乾隆皇帝御筆所書,聯云:
氣備四時,與天地日月鬼神合其德;
教垂萬世,繼堯舜禹湯文武為之師。
以上二聯,一為紀念方正學的忠烈,此聯非文字流傳,而是代表一種浩然正氣。二
是孔子「學不厭、教不倦」的萬世師表,孔廟是最高神聖祭祀之所,對至聖先師,
表達萬世的崇敬。
當我們看到一幅懷人的對聯,會使人低徊響往,情緻纏綿。看到一幅攬勝的對
聯,會使人心曠神怡,逸興遄飛。看到一幅弔古的對聯,會使人緬懷今昔,興感無
端。看到一幅警世的對聯,會使人善念油然而生,戒慎警惕。看到一幅風月的對聯
,會使人綺懷裊裊,幽夢綿綿。這就是對聯真正的功用。
四、 對聯的作法
簡單的原則是物對物、數對數、動詞對動詞、名詞對名詞、虛對實、上對下…
…就這樣簡易粗淺,漸漸的就進入對聯的門徑。對聯說來是一門易學難精的學問,
想要做好,那要看個人讀書的程度如何?書讀的愈多,腦子裡裝的學問就多,自然
做起對聯來,若決江河,一瀉千里,擲地有金石聲。
對聯的最妙之處,就是用少數的字,能把長篇大著的人、事、時、地、物,一
語說出,一言道盡。長於此道的,能將胸中的懷念、感觸、抒情、言志、褒、貶…
…等一切的情緒,用十數個字,或者幾十個字寫出來,實足勝過一篇洋洋灑灑的大
文章,甚至還要精采。再則對聯的文字少,容易記憶,言簡意賅,實在是一種最簡
練的文字體制。現舉一例:
魏源是清道光年間的進士,學問深邃,文章奧衍,熟於掌故,尤精輿地之學,
與龔定庵同為一代文宗,並稱龔魏。龔定庵(自珍)送魏默深(源)一幅對聯: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綜一代典,成一家言。
不過一十六個字,恰如其分,故為名聯。
(一) 對聯創作的法則:
2. 嵌字對:整個對聯的上下聯,將聯的題材名、事、地等,嵌入聯內,天衣無縫,
不見斧鑿痕跡。例如請天心當媒人的話,吾作個對聯贈她:
「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屬;
「心」頭無限事,齊上眉梢。
3. 異類對:如「飛禽」對「走獸」,「北地」對「西山」等。這和形名對恰好相反。
4. 雙偶對:如「夏暑夏不去」對「秋陰秋未歸」。以「夏暑」對「秋陰」,可以第三
三字起,「夏不去」對「秋未歸」。全句各成對偶,謂之雙偶對。
5. 聯綿對:如「聽蟬蟬響急」對「思卿卿別情」。一句含兩種意義,而兩義中之字與
字相續,意與意相續,而各成對,謂之聯綿對。
6. 疊字對:以重疊兩字作對偶,分為句首、句腹、句尾三式。如下:
句首--「麗麗雲蔽月」,對「裊裊樹驚風」。
句腹--「漢月朝朝暗」,對「胡風夜夜吹」。
句尾--「卻繞井欄添個個」,對「偶徑花蕊弄輝輝」。
7. 疊韻對:以同一韻內之字,重疊造句,也分為句首、句腹、句尾三式。如下:
句首--「徘徊四顧望」(ㄞ韻),對「惆悵獨心悲」。(ㄔ韻)
句腹--「君赴燕然戌」(ㄢ韻),對「妾坐逍遙樓」。(ㄠ韻)
句尾--「疏雲雨滴瀝」(ㄧ韻),對「薄霧樹朦朧」。(ㄥ韻)
8. 雙聲對:以同聲兩字,用作對偶,分為置於句首、句腹、句尾三式。如下:
句首--「留連千里客」(ㄌ聲),對「獨步一年春」。(ㄨ聲)
句腹--「我涉崎嶇巖」(ㄑ聲),對「君行磽确山」。(ㄑ聲)
句尾--「妾意遂行雲」(ㄩ聲),對「君身入暮雨」。(ㄩ聲)
9. 連珠對:如「蕭蕭」對「瑟瑟」。其聲腔似圓珠連串。
10. 平整對:如「綠水」對「青山」。以名物對偶,均極平整。
11. 實名對:以人、地、物真實名稱作對偶,如「馬頰河」對「牛頭山」。
12. 同類對:以同屬一類之事物作對偶,如「花葉」對「茅草」。
13. 虛實對:以雙虛雙實字相互作對,如「故人雲雨散」對「空嶺往來疏」。
14. 交股對:先選幾個意義相反而又有因果關係的字,然後錯落運用,交叉互對,
謂之交股對。如「春深葉密花枝少」對「睡起茶多酒盞疏」。上聯用
「密」、「少」二字,與下聯「多」、「疏」二字交叉相對。
二、西湖靈隱寺飛來峰冷泉亭聯:
「泉自幾時冷起?」
「峰從何處飛來?」
對聯多以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八言為範疇,八言以上,則須聯面分作兩
句,或三、四句。因為通常五言、七言比較容易求得工整,九言或更多,則須一句
裁成兩句,多用上四下五,或上四下七。
(二) 對聯創作的要領:
對聯的創作,要注重技巧,應以真性情、高意境為主。更要把握兩個要領,一
是力求平仄的對仗。二是力求詞性的對仗。
1. 平仄的對仗:
平仄的對仗,是側重形式。也就是「平」和「仄」的相互匹偶。亦即「平」對
「仄」或「仄」對「平」,這是為了求到聲調的協調,讀起來朗朗成誦,不至繞口。
又因「平」屬揚,「仄」屬抑。假使一幅對聯,兩句中的平仄有對仗,則揚抑分明,
隨口而出,可以成誦。
中國的文字,一字有平、上、去、入四聲,古人有將四聲演繹為八聲,區分得
很精細。前人對於四聲的區分,沒有專書論著,到了宋朝以後,「聲韻」這專門學問
,才漸漸發達。如釋神珙著《反紐圖譜》與真空和尚著《玉鑰匙歌訣》。這二位和尚
的論說都很抽象,也只是原則性的。現在以「東」、「雍」兩字為例,再試做兩組簡
明區分:如「東」的四聲讀法,為東、董、凍、啄,東為平聲,董為上聲,凍為去
聲,啄(ㄉㄨㄥ‧)為入聲(臺語發音)。「雍」字的四聲讀法,為雍、勇、用、約
,雍為平聲,勇為上聲,用為去聲,約(ㄩㄥ‧)為入聲(臺語發音)。「東」和「
雍」通常都讀「平聲」,其他三聲為「仄聲」。
既明平仄之分,再說對仗之法。對仗的原則是平仄對舉,來促成句法抑揚頓挫
,使讀時聲韻和協。而平仄的對舉,也並非一成不變而墨守成規的。如遇到奇數字
(如一、三、五等),往往可不必嚴守原則,而遇到偶數字(如二、四、六等),則
必須堅守原則。
2. 詞性的對仗:
詞性的對仗,乃著重聯的內容。通常用字所綴成的詞,必須加以區分。如名詞
、動詞、語助詞、形容詞、副詞……等。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形容詞對形容
詞,副詞對副詞……以此類推,使字面工整,好讀,好看。
詞性中又有三種特殊的對仗。一為、數目對數目(一對二,百對千)。二為、方
位對方位(東、南對西、北,左、右對上、下)。三為、顏色對顏色(紅對綠,白對
黃)。也是原則性,並無鐵的規定,惟要緊守以數對數,以色對色的體制而已。其他
,如以「旭」對「東」,以「鳥」對「林」。則是以形容詞對方位,以動物對植物,
如「百鳥齊鳴迎旭日」對「千林披翠舞東風」便是一例。
五、 對聯的分類
(一) 嵌字聯:
袁克文(袁世凱之次子),文采風流,博學多藝,與北京名妓多人交往。在其著作
《寒雲集》中引李白詩為聯,贈妓湘雲。
「湘」妃身世明妃淚,
「雲」想衣裳花想容。
蔡鍔(松坡先生),贈小鳳仙嵌字聯二:
其一 此地之「鳳」毛麟角,
其人如「仙」露明珠。
其二 閒倚玉樓攜彩「鳳」,
曾從金殿領群「仙」。
舉例,贈立法委員秦慧珠:
三生明「慧」菩提樹,
一串璣「珠」解語花。
(二) 疊字聯:
民國初年,軍閥割據時期,內戰頻仍,民不聊生,有人為聯嘲諷時局。如下:
南南北北,文文武武,打打爭爭,時時殺殺砍砍,搜搜括括,看看乾乾淨淨;
戶戶家家,女女男男,孤孤寡寡,處處驚驚慌慌,哭哭啼啼,真真慘慘悽悽。
某先生調婢女出聯屬對:
癢癢抓抓,抓抓癢癢,越癢越抓,越抓越癢,怎醫得心坎兒上癢;
生生死死,死死生生,先生先死,先死先生,卻原是餓鬼道中生。
普陀山觀音大士殿聯云:
天上月圓,人間月半,月月月圓逢月半;
今夕年尾,明朝年頭,年年年尾接年頭。
(三) 拆字聯:
舉例:
日出東,月出西,天上合作明字;
子居右,女居左,世間配成好人。
一位士人赴京趕考,因途中迷路,遇到一位被貶官的翰林正督工掘魚池,以泥土填
作耗地。翰林意欲考士人學問,順口出聯,促士人作對,如下:
水也池,土也地,挖池填地,池地兩利;
車喬轎,木喬橋,抬轎過橋,轎橋同搖。
另舉例:
凍雨洒窗,東二點,西三點;
切瓜分客,上七刀,下八刀。
(四) 地名聯:
舉例一:
「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
「東當舖」,「西當舖」,東西當舖當東西。
舉例二:廣西省桂林市山名對聯。
「鬥雞山」上山鬥雞,
「飛燕石」前石飛燕。
(五) 成語聯:
舉例一:
五顏六色,看來全非真面目;
三心二意,做的盡是假工夫。
舉例二:
拍馬屁,吹牛皮,當面逢迎背面笑;
掛羊頭,賣狗肉,上台容易下台難。
舉例三:
總是錦上添花,那來雪中送炭;
任憑州官放火,不准百姓點燈。
舉例四:
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心似平原跑馬,易放難收。
舉例五:
事能知足心常樂,
人到無求品自高。
(六) 名勝古蹟聯:
舉例一:何紹基題武昌黃鶴樓聯:
爽氣西來,雲霧掃開天地恨;
大江東去,波濤洗盡古今愁。
舉例二:湖南岳陽樓聯云:(樓在岳陽洞庭湖邊)
「呂道人」指的是呂洞賓;「范秀才」指的是范仲淹。
呂道人太無聊,八百里洞庭,飛過來,飛過去,一個神仙誰在眼;
范秀才亦多事,數十年光景,甚麼先,甚麼後,萬家憂樂總關心。
舉例三:山東曲阜孔廟大成殿聯:
先覺先知,為萬古倫常立極;
至誠至聖,與兩間光化同流。
舉例四:福建莆田少林寺聯:
五湖四海無雙地,
八閩風光第一邦。
舉例五:臺南開元寺嵌字聯:
「開」覺路,如來如去;
「元」始天,無我無人。
舉例六:揚州史可法祠俞樾題聯:
明月梅花,拜祁連高塚;
疾風勁草,識板蕩忠臣。
舉例七:劉大白題西湖岳王廟聯:
子孝臣忠,決戰早成三字獄;
君猜相忌,偏安還賴十年功。
彭玉麟題西湖岳王廟聯:
史筆炳丹書,真耶?偽耶?莫問那十二金牌,七百年志士仁人,更何等悲歌感泣;
墓門淒碧草,是也?非也?看跪此一雙頑鐵,千萬世奸臣賊婦,受幾多惡報陰誅。
舉例八:四川姜維廟聯:
九伐竟無功,心師武侯,能繼祁山六出志;
三分不可恃,計誅鄧艾,已復陰平一敗仇。
舉例九:沈葆楨題鄭成功祠聯:
開千古得未曾有之奇,洪荒留此山川,作遺民世界;
極一生無可奈何之遇,缺憾還諸天地,是創格完人。
舉例十:成都武侯祠二聯:
義膽忠肝,六經以來二表;
託孤寄命,三代而後一人。
望重南陽,想當年羽扇綸巾,忠賢扶季漢;
澤周西蜀,愛此地浣花濯錦,香火擁靈祠。
舉例十一:☆南陽諸葛武侯祠聯:☆
據二江,排八陣,七擒六出,五丈原前,點四十九燈,一心祇為酬三顧;
平西狄,定南蠻,北拒東和,中軍帳裡,占金木土卦,水面居然用火攻。
六、 結論(雜綴)
筆者相當欣賞清朝文學大師紀曉嵐的文才,在此略提兩則他的小故事。
第一則故事:
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紀曉嵐被任命為福建省提督學政,起程之前有一門
生謁見,紀曉嵐趕忙迎接。門生進到室內,給恩師叩頭,在門生起來時,紀曉嵐忽
然發笑,長時間不能止住笑聲,學生感到莫名其妙,不知如何是好。到了晚上,夫
人馬月芳問道,上午一位門生來府上拜見之事,紀曉嵐說門生叩頭時讓他想起一副
對聯,忍不住笑起來,現在想起來,又忍不住發笑。
馬夫人猜想他准是又想出什麼壞話,不然怎麼這樣如癡似呆的發笑,紀曉嵐趕
緊辨解說:「冤枉,冤枉。」這是一副很工整的對聯!說著便仰頭吟道:
今 朝 門 生 頭 點 地 ,
昨 宵 師 母 腳 朝 天 。
結果,馬夫人臉紅的說「你的毛病怎麼就是不改?!」
隔日起程後,到濟南改乘舟船,沿運河南下。某一天他正站在船頭眺望江中景
色,後面有一條大船鼓帆而上,很快超到前面。大船上一位老人家回頭打量著紀曉
嵐,忽然間大船慢下來,兩舟並行前進。老人家站起身,差人遞給紀曉嵐一張紙條
,只見上面寫道:「 我看閣下必是一位文士,現有一聯,閣下如能對出,敝船自當
退避三舍,如對不出,只好委屈閣下在後啦。」接著寫的是他的上聯:
兩 舟 並 行 , 櫓 速 不 如 帆 快 ;
一向才思敏捷的紀曉嵐,這次居然碰到了對手,一下子被這句上聯給難住了。這一
副語意雙關,而又諧音與兩位古人名字相同的聯語,櫓速暗含魯肅,帆快暗含樊噲
,一文一武正巧構成了雙重含義,表面上是櫓不如帆,暗含的是譏笑文不如武。那
位老人家看紀曉嵐皺起眉頭,半天沒有答話的樣子,想必是對不出下聯,哈哈一笑
,向船夫揮揮手,揚帆而去。
一代奇才紀曉嵐,第一次被人難住,怎肯善罷干休,一路上他搜腸刮肚,竟沒
有想出下聯,不敢相信眼前發生的是事實。到了福州,主持院試的論才大典時,樂
聲響起,他的心頭一亮,暗叫下聯有了。
八 音 齊 奏 , 笛 清 怎 比 簫 和 !
笛清暗含狄青,簫和暗指蕭何,也是一句語意雙關,諧音喻人的對聯,一文一武,
文勝於武,對得天衣無縫,了結一樁心願。
第二則故事:
乾隆三十年(1765年),初秋之時,皇帝率領文武大臣到泰山行封禪大典。第
三天早晨來到斗母宮,斗母宮年代久遠,原名龍泉寺。明朝嘉靖二十一年重修,宮
院寬廣,女尼眾多,登山的人,多在此休息用膳。院內供有送子觀音,缺少子嗣的
人家,常常攜眷來此叩拜,因而斗母宮一年四季,香火鼎盛,善男信女及遊客絡繹
不絕。同時,外邊也流傳著,宮中女尼不守清規戒律的流言,乾隆君臣早有所知。
宮中女尼見皇帝駕臨,便畢恭畢敬請至東軒,女尼擺好筆墨紙硯,請君臣題字
留詩。乾隆皇帝欣然應允,首先寫下一句上聯:
鐘 聲 磬 聲 鼓 聲 , 聲 聲 自 在 ;
上聯寫完,大臣紛紛喝彩,皇上看一下近旁的紀曉嵐,對紀曉嵐說道你寫下聯罷!
紀曉嵐接過筆來,不加思索,揮毫寫道:
山 色 水 色 物 色 , 色 色 皆 空 。
紀曉嵐看看這幫俊俏的女尼,想起外邊對斗母宮女尼的流言,他愛開玩笑的毛
病又犯了,帶著一臉詭譎的笑容,另取一紙揮毫疾書,頃刻間又寫成一聯:
一 筆 直 通
兩 扇 敞 開
大臣們忍不住笑出聲來,紀曉嵐繼續揮毫起來,將寫好的對聯下,各加了三個字,
全聯如下:
一 筆 直 通 西 天 路 ,
兩 扇 敞 開 大 千 門 。
寓意新穎別緻,乾隆和同行的大臣們,都呵呵大笑起來。
有心想學習對聯的同學們,應多加欣賞與閱讀清代學者紀曉嵐、阮元、曾國藩
、左宗棠、彭玉麟、俞曲園、王壬秋等人的著作與傳記。我以左宗棠的書齋對聯為
例與同學共勉之:
身無半畝、心憂天下;
讀破萬卷、神交古人。
讀前人的著作是相當重要的,不僅可瞭解前人的學經歷與智慧,又可學習前輩們待
人處事的方法與文學創作的經驗。此外,有了基本常識後,又熟悉對聯寫作的原則
,將來在運用上就可得心應手。[1]懲惡事例如下:共產黨領導人之一朱德,曾因江西省主席朱培德的提攜,任南昌公安局長,後來導
演「南昌暴動」,江西父老多抱怨朱培德為誤國殃民之罪魁禍首。之後,張學良、楊虎城又發動「
西安事變」,導致共產黨坐大,爾後叛亂之罪人,有人撰寫嵌名聯云:
「朱培德」,培「朱德」,缺「德」;「張學良」,學「張良」,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