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LMS知識社群歷程檔登入
位置: 林玉華 > 遊記
高屏文化產業之創新與再造研習~屏東科技大學
by 林玉華 2011-06-28 10:13:46, 回應(0), 人氣(618)

預計7/4-7/6至屏科大參與三天兩夜{文化產業之創新與再造}研習營

行前規畫與資料搜集-當天7/4 6:00出發自行驅車前往10:00抵"屏科大"夜宿"屏東科技大學"~傳聞此校區"非常大"大到有"動物園"+"植物園"+"後山"+"漁溫"+"紅綠燈"......還有師生自製名產"薄鹽醬油"+"牛奶"+"無糖布丁"..........期待去一探究竟

研習參訪點如下:

(1)屏東科技大學農機具陳列館

<!--[if !vml]--><!--[endif]--> 為保存台灣獨特而珍貴的農耕歷史文化的文化資產,本校特設立『農業機具陳列館』,將過去所蒐集的事物表現在大眾面前,並提供農業生產器具蒐集、保存、研究、展示的服務。陳列館佔地面積達740,展區面積約1000,恆溫恆濕的展品儲藏室約140。本館被文建會定為內埔鄉之地方文化館,堪稱是全台蒐集農耕機具最齊全的展示館。

 

(2) 蕭珍記文化藝術基金會-屏東市崇蘭蕭家古厝

<!--[if !vml]--><!--[endif]-->「蕭氏家廟」創建於西元1880年,至今已有130年,氣宇宏偉的屋脊及其燕尾造型,表現在屋脊上的剪黏與交趾陶,以及側面牆身簡潔有力的壁飾與鳥踏等細部裝飾,是崇蘭蕭家盛極一時的宗祠,深具文教功能的傳統建築。蕭氏家族於清代開基立業,繁衍至今,其族系對地方的貢獻,充分顯現屏東拓墾及文教開發的發展歷程。蕭家長久以來敦厚文風推廣地方教育,後代族人並於西元2006年配合屏東縣政府將蕭氏家廟指定為「縣定古蹟」。

 

<!--[if !vml]--><!--[endif]-->(3) 瓦窯文化協會-高雄大樹三和瓦窯

台灣傳統民間建築的建材多以磚瓦為主,全部來自以人工操作製造過程的瓦窯,大樹鄉是全台灣最主要的瓦窯集中地,極盛時期多達130多個窯。隨著鋼筋混凝土及鋼骨結構成為建築主流,瓦窯業市場急速萎縮風光不再,整個南台灣只剩下大樹鄉三和瓦窯孤獨的守著傳統,近年來透過積極轉型朝向結合「休閒、產業、文化、教育」的多角化型態發展,再創瓦窯業新生命,延續傳統,代代相承永續發展。

 

(4)高雄市大樹區舊鐵橋志工協會-舊鐵橋濕地生態園區

<!--[if !vml]--><!--[endif]-->高屏舊鐵橋原名為下淡水溪鐵橋,興建於1911年初,由日本工程師飯田豐二監造,在1913年底完工,為單軌鐵道,全長1526公尺、寬7.6公尺,由24節鋼桁架所組成,為當時亞洲最長的鐵橋。1987年高屏新鐵橋完成後,舊鐵橋功成身退走入歷史,並於1997年經內政部指定為台閩地區第二級古蹟,是目前臺灣唯一列為第二級古蹟的鐵道用橋樑。2001年由曾英志先生自發性籌組「高雄市大樹區舊鐵橋志工協會」,擔負起從民國81年後已佈滿雜草荊棘且垃圾滿地的高屏舊鐵橋及周邊環境的整頓,經志工心手相連,舊鐵橋得以重新嶄露質樸的風采。結合志工夥伴的奠基,成就了每年60萬人造訪的舊鐵橋生態溼地教育園區。

 

(5)大樹姑婆寮莊家古厝

<!--[if !vml]--><!--[endif]-->  莊家「天水堂」宅居,係傳統「七包三」合院格局。但由前後埕護龍宅身不同年代的建材,可以窺見並非一次建構而成,乃先建後堂正身護龍的三合院型式,再於日據時期增建前廳前埕合院,成為現今四合院風貌。莊家古厝沒有「燕尾翹脊」、「雕樑畫棟」的花俏,也沒有「舉人旗座」、「欽賜匾額」的光環,但厝身古樸、壁飾溫雅、結構簡單,是台灣難得一見尚保存完整的傳統民居。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