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LMS知識社群歷程檔登入
進專機械一甲S991007林厚仲 工作研究
by 林厚仲, 2010-10-27 23:32, 人氣(279)

2-4習題

第一題、工作研究主要包括哪些含義

答:

  主要有兩種含意:

1.                方法研究:目的在於制定最佳的工作方法。為此,必須對現行工作方法有系統的紀錄、分析、檢討,並基於這些資訊來設計新的工作方法。此時以排除材料或作業員的不必要動作為主要訴求,對於材料、產品設計、作業程序、機械設備與工具,以及人的動作均須加以檢討。

2.                工作衡量:即時間研究,其目的在於訂定最適當的標準時間,亦即決定一受過適當訓練且有經驗的人,以正常速度從事某項作業時「應該」花的時間。此時間標準可用在計畫與排程上,亦可用以估計成本、控制人工費用,或作為獎工制度的基礎。

第二題、試分述泰勒和吉爾勃斯的貢獻。

答:

1.泰勒:「時間研究」「科學管理之父」

工業工程之先驅,所倡導的科學管理有下列五項:

(1)探討最適合於該項工作的工作方法。

(2)選擇適合於該項工作的工人,並予教導。

(3)安排合適的工作條件,以利工人能夠順利工作。

(4)設定該項工作的標準工作時間。

(5)如果達成規定的工作量,即支付獎金予以獎勵。

曾賦予時間研究如此定義:「時間研究為科學管理之一支;時間研究包含兩大範圍,首先為工作之分析,其次為工作之建立。」

於1895年提出《計件工資制度》和1903年提出《工場管理》兩篇論文,對近代工時學發展影響極大。1911年發表《科學管理原理》的著作,提出管理四原則:

(1)關於個人工作時的每一動作元素,均應發展一套科學,以替代舊式的經驗法則。

(2)應以科學方法選用工人,然後訓練、教導、發展,以替代過去由工人自己選擇工作及訓練自己的方式。

(3)應誠心與工人合作,俾使工作的實施,確能符合科學的原理。

(4)凡任何工作,管理階層與工人均有幾乎相等的分工和責任。

2.吉爾勃斯:「動作研究」「動作研究之父」

1912年發表「細微動作研究」,後又發明「動作軌跡影片」,另有「動作時間軌跡影片」;除此之外,還進而將手部動作歸併成十七個基本項目,稱之為「動素」。

第三題、5S是指哪些項目

答:

1.整理:把要用與不要用的物品區分,不要用的物品應丟棄。

2.整頓:把要用的物品維持在良好的管理狀態。

3.清掃:掃除垃圾、灰塵,使成為乾淨狀態。

4.清潔:要維持無垃圾、無灰塵、無污髒狀態。

5.紀律:藉由教導而讓員工保持敬業樂群、奉公守法的良好習慣。

第四題、流程程序圖中所用的符號有哪些

答:

    操作:

機器加工、裝配,如用鑽床鑽洞、裝配螺絲,或文件打字、抄寫等動作

 搬運或運送:

從某位置移至另一位置的過程,例如輸送帶運送物品或用人遞送文件之過程

 延遲或等待:

 加工完成之物件等待運送至下一工作站之情況,或文件放於桌上等待發送

  檢驗:

檢查原物料、零組件、成品之數量與品質,或檢查文件錯誤之過程

 儲存:

原物料、零組件、成品放置於倉庫內,或是文件放置於檔案櫃中

第七題、作業指導書的目的為何

答:

  爲確實地實施改善後的工作方法,須對工作程序、動作、時間及工作條件予以標準化,並將其文件化,制定為作業指導書。作業指導書的目的在於訓練、督導作業員,以期在標準時間內實施標準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