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LMS知識社群歷程檔登入
位置: 金尚浩 > 未分類
人似秋鴻來有信, 事如春夢了無痕
by 金尚浩 2011-12-13 14:09:53, 回應(2), 人氣(1281)

 記得在1988 1 月韓國正是寒冬時,我來到這個古典和現代兼容的亞洲四小龍之一的臺灣。當時在桃園國際機場出關後,邊淋雨邊下定決心,爾後, 將無論遇到怎樣的困難絕不准偷哭、絕不顯露疲弱或孤寂的模樣,並隨時都會持著有信心的態度。更重要的是,不僅拼命學習華語,且隨時保持衣容整潔。不過,當時第一個遭遇到的困難,是人在異國就會立即面對了兩國之間文化上的衝突,因此我認為應該先從認真學習華文著手,並加強我對華文背後文化的深度認識,如此進而能更懂得結合與臺灣這塊土地的情感和精髓。

我當初決定就讀中文系,是自己本身對外語頗有興趣,再加上聽從詩人兼日文系教授家父的一言建議,讓我選擇了攻讀中文系;然而,我會對文學產生也與家父有關,記得是童年時期,我就家父出門不在家時,常進去他充滿文學味的書房翻書閱讀,那裡是我的藏寶箱,不管看得懂不懂,在長大的過程當中,看書變成我生活的一部分,也許透過閱讀,培養自己在文學評論的能力。不過,我想我自己對寫作沒有很大的天份,因此對創作沒去涉獵,加上高中時期所撰寫的詩作被家父批評為: 「你以後還是不要寫詩比較好吧!」。自信心受到打擊,所以不敢再輕易常識。另外,我自己求學期間無一個老師給予對文學方面啟蒙或指教,加上家父的一句批評,致使我早就放棄創作文學的路程。

認真、努力一直是我做事的態度, 教書之餘,每年要求自己有3 5 篇的學術論文在國際、國內學術研討會上發表。另外,對我而言,翻譯工作是教書、研究之餘,還務必要做的事情。我已經把臺灣文學作品譯成韓文正式出版的書籍共有7 冊。可能將今明年還會陸續問世幾本。

我研究臺灣、韓國、大陸文學、比較文學,是因為大陸經歷過文革時代, 所以1980 年以後出現大量的傷痕文學作品;臺灣經過白色恐怖,50 年代出現大量的反共懷鄉文學,以及1987 年解嚴後的政治文學;而韓國也經歷過日本殖民統治和南北韓分裂,以上種種因素也出現了傷痕文學和政治文學等的文學作品。我對這些文學作品感到相當的悲哀,記得幾年前,參加國際學術研討會時,與有一位日本學者閒聊,她說:「臺灣、韓國的文學作品有這麼豐富的題材與風格,令人感到羨慕」。此句對我而言,等於是一種諷刺,如果國家安定、百姓生活過得快樂,哪裡需要這些文學題材呢?我對臺灣文學感到興趣的是,韓國、臺灣兩國由於在歷史上政治、經濟等諸多背景蠻相似,如兩國都曾被日本殖民統治、都經歷過所謂的白色恐怖和軍事獨裁、威權時代。因此我認為有頗多文學作品,相當具有比較研究的價值。
在經濟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當今社會,生生不息的華文教育發展到今天,應該努力開放胸襟,拓展視野,學習接納,努力與世界各國語言教育接軌。否則,作為一門語言學科,也許就要被學術邊緣化的可能。人類的教育在歷經了多種價值取向,以及社會功能的探討後,近年來,所謂的「人文教育」又成為當今世界教育理論界所大力弘揚的一種價值取向。根據一些專家的論述,語言教育首先應該是一種人文教育。人文教育關係到人的整體教育,包括智力、情感方面的教育,尤其關係到人的心理成長及未來發展。
回應(2)
老師我是您國文課的學生,我想問老師您上傳自傳(一)(二)(三)(四)的影音檔作業是全部都聽嗎??  所以習題也要寫??
 
對了,老師還有習題做完要上傳到哪裡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