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LMS知識社群歷程檔登入
位置: 歷史通論 > 開放文件列表 > 開放文件
清代臺灣土地開墾模式表
by n0925396, 2011-03-30 00:02, 人氣(237)

清代臺灣土地開墾的模式表

 

 

開墾模式

 

 

代表人物

 

 

開墾地區

 

 

相關事蹟

 

 

水利設施

 

 

 

 

 

 

 

 

 

 

 

 

 

 

 

 

 

 

 

張達京

 

 

岸裡社

今台中縣

豐原、神

岡、大雅

一帶

雍正年間張達京擔任岸裏社通事,

他頗知土著民情,又有影響力。所

以他組織「六館業戶」開發岸裏社

,並採割地換水模式,興築朴仔籬

大埤圳,灌溉六千餘甲水田。

朴仔籬大埤圳

今葫蘆墩圳

 

 

 

 

 

 

申請

開墾

執照

 

 

 

 

 

 

 

 

 

施世榜

 

 

 

半線社

今彰化縣

南部約十

六個鄉鎮

康熙年間施世榜為鳳山縣拔貢生,

後來升任兵馬司副指揮。其父施東

早年在鳳山縣經營蔗糖事業

致富,家族轉到鹿港發展,開墾燕

霧上堡及東螺堡,並興築施厝圳。

因灌溉面積達一萬九千多甲水田,

灌溉面積有八個堡,又名八堡圳。

施厝圳

又名八堡圳

 

 

 

 

郭錫瑠

 

 

大加臘堡

今台北市

松山、古

亭、文山

一帶

郭錫瑠家族世代務農,來台初期在

大甲一帶開墾,乾隆年間移民至台

北大加臘堡發展。為了發展農業,

在新店碧潭一帶開鑿溝渠,引水新

店溪水灌溉一千六百多甲水田。

青潭大圳

又名瑠公圳

 

 

結首制

 

 

 

吳沙

吳化

 

 

噶瑪蘭

今宜蘭縣

大部份

嘉慶年間吳沙率領漳、泉、粵三籍

籍移民開墾噶瑪蘭,這是一種武裝

移民的方式。吳沙病逝後,侄子吳

化繼承開墾事業,帶領九旗首,共

1816人,入墾五圍(今宜蘭市),

這是宜蘭地區最大一次移民潮。

 

 

 

武裝

移民

 

 

 

隘墾制

 

 

 

 

姜秀鑾

周邦正

 

 

淡水廳

東南山區

今新竹、

苗栗兩縣

山區

道光年間淡水廳同知李嗣業命姜秀

鑾(客籍)與周邦正(閩籍)率領

閩、粵二籍移民開發淡水廳東南山

區,他們組織「金廣福」墾號,設

隘寮 37 座、隘丁121 人,開發北

埔、南埔、峨眉與寶山一帶,墾田

約有數千甲的土地。

 

 

 

設隘

防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