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銷管理 心得報告
國企一甲
賴啟華 PY98022
書名:《最後的演講》
蘭迪.鮑許教授在46歲時被診斷出罹患胰臟癌,2007年8月,醫生說他的癌症已經轉移,可能只剩下三到六個月的生命。同年9月,鮑許教授應學校的邀請發表了一場演說。
《最後的演講》就是以鮑許教授的最後演說為範本,由《華爾街日報》的專欄作家傑弗利‧札斯洛(Jeffrey Zaslow)作後續的採訪與撰稿,匯集了53次的鮑許智慧呈現給讀者。
在鮑許教授的謝幕演講中,他談的不是死亡,他談“如何實現兒時夢想”。在最後的演講前,鮑許教授幾乎完成了他所有的兒時夢想,他不是陳腔濫調的告訴人們要珍惜光陰,他以其獨特的幽默感,試圖告訴聽眾,我們何必在死亡將屆時才體會夢想的重要,鮑許教授說:「重點不在於你要怎麼實現自己的夢想,而是在於怎麼過你的人生。如果你以正確的方式度過人生,上天自然會眷顧你。夢想會自己實現。」
鮑許教授很聰明,他的演講其實是講給他兒女聽的,等他們長大他們會知道爸爸想教他們什麼,他的書是留給他兒女看的,爸爸雖然走了,但精神會一直陪著他們長大,孩子人生的不同階段都可以跟爸爸對話,書是爸爸一生精華所留下的寶藏,當受挫、難關時,可以感受到爸爸是陪著他們的,在給他們人生忠告,教導他們如何渡過。作者還大量拍下他與孩子的互動,就是要留給他們回憶。他所有的心思在在感人,也讓人不捨人生的無常,這麼幸福的家庭卻得到這麼大的惡號。鮑許教授把挫折比喻做“磚牆”,磚牆的存在不是阻擋我們,而是要我們證明我們有多想要完成夢想。
蘭迪.鮑許雖然已經走了,留給孩子的不止是版稅,最重要的是人生態度。
生命自有其安排,只要我們用心生活,夢想自己會實現!